“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萤火探兴”社会实践队前往石门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暨大思政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7月8日,管理工程系“萤火探兴”社会实践队前往婺源县石门村探寻乡村振兴。

石门村以其独特的徽派风格建筑和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荣膺全球最美乡村之一。进入石门村映入眼帘的徽派建筑,其独特的飞檐翘角、精美的砖雕木刻,无一不给人带来充分的视觉冲击。实践队来到蓝冠噪鹛科普博物馆,在这里了解到了蓝冠噪鹛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等。在和护鸟员的交谈中得知,蓝冠噪鹛只分布在江西婺源一些小山村,仅存150余只,物种的受胁状况为“极危”,是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动物,故被称为“鸟中大熊猫”。每年4月至7月是其繁殖期,石门村人为保护其筑巢繁衍,会将沿河一带封闭,严禁游客入内。


实践队深入石门村田地,一排排整齐的茶树映入眼帘,队员们与当地农户交流,了解了婺源当地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亲身体验了茶叶采摘。

顺着石门村静谧的小巷,踏入村中心的晒秋广场。一排排圆簸箕里晒满了雪白的大米、火红的辣椒、花生,颗粒饱满的黄豆、黑豆。无论什么季节,“晒秋”真是成为了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后,实践队员走访当地村民,了解石门村民俗文化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之美的追求。据村民余大爷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0月来到石门村考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也进一步坚定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决心,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石门立足于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让村民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逐步实现了由贫困村向乡村振兴的华丽转身,已然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样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次活动让队员们深刻领悟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古村落文化传承的至关重要性,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管理工程系
2024年7月10日